UHF RFID 無源電子標簽芯片
成果與項目的背景及主要用途:
RFID是射頻識別技術的英文(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縮寫,射頻識別技術是 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興起的一種自動識別技術,射頻識別技術是一項利用射頻信號通過空間耦合(交變磁場或電磁場)實現無接觸信息傳遞并通過所傳遞的信息達到識別目的的技術。RFID 系統通過射頻信號自動識別目標對象并獲取相關數據,識別工作無須人工干預。作為條形碼的無線版本,RFID 技術具有條形碼所不具備的防水、防磁、耐高溫、使用壽命長、讀取距離大、標簽上數據可以加密、存儲數據容量更大、存儲信息更改自如等優點,已經被世界公認為本世紀十大重要技術之一,在生產、零售、物流、交通等各個行業等各個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本項目主要研發了基于 ISO18000-6B 協議的無源電子標簽芯片,其可用于物流,貨品識別,高速公路收費等諸多領域,是目前國內外射頻電路研究領域的熱點。
技術原理與工藝流程簡介:UHF 頻段的無源電子標簽工作原理如下:通過標簽上外置的偶極子天線接收讀卡器發送的載波信號,并將其轉換為直流信號,為整個芯片供電;同時片上的解調模塊解調出經調制的載波信號所攜帶的數據信息,并傳遞給片上的基帶部分加以處理;基帶部分連同 EEPROM 部分一起完成數據的讀寫和控制功能,再由調制模塊以反向發射的形式將上行信號返回給讀卡器完成一次通信。
本設計的工藝流程是基于 Chartered 0.35um EEPROM 數字工藝,從芯片設計、仿真、版圖驗證。最終通過代工廠完成芯片制作。技術水平及專利與獲獎情況:根據測試結構表明,各項指標都達到了商用需求,在國內屬領先水平。該項成果已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集成電路布圖登記證書。BS.06500285.7
應用前景分析及效益預測:目前國內的 UHF 頻段的 RFID 產品正處于高速成長期,需求量快速增長,但大多數核心技術需要依賴進口。如果本項目能夠實現技術轉產,可以預計的前景和經濟效益是相當可觀的。有了自主知識產權的 UHF頻段電子標簽,在很多領域都可以加以移植,取代進口產品不但可以大大節省開支,同時也可以實現產品的自我定制及更新,最大程度的方便了國內用戶的應用。
應用領域:貨品跟蹤和識別(代替條形碼)、高速移動物體的識別、防偽認證以及電子支付等領域都會有廣泛的應用。
技術轉化條件(包括:原料、設備、廠房面積的要求及投資規模):四十平方米以上的辦公用房,電腦、工作站若干,相應軟件。也可以和 RFID天線制造單位,卡片封裝單位共同合作,將成果轉產。
合作方式及條件:面談。
天津大學
2021-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