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赌场真人发牌-澳门网上赌场空城
高等教育領域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
云上高博會服務平臺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服務平臺
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
登錄
|
注冊
|
搜索
搜 索
綜合
項目
產品
日期篩選:
一周內
一月內
一年內
不限
8239
大
氣采樣器
產品詳細介紹 該儀器具有體積小、重量輕、防腐蝕、攜帶方便的特點,是各環境監測站、衛生防疫站、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工礦企業環保人員采集空氣中的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汞蒸氣、氯氣、硫化氫等有害氣體樣品的必備采樣儀器。該儀器流量范圍0.1-5L/min連續可調,時間控制:24小時內可任意設定,重量:4kg(包括電池);使用電源; 交直流兩用。
浙江省嘉興市儀器配件有限責任公司
2021-08-23
LEDMAN雷曼智慧會議交互
大
屏
深圳雷曼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2-06-15
上海
工程技術大學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是工程技術、經濟管理、藝術設計等多學科互相滲透、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批試點高校、全國地方高校新工科建設的牽頭單位、上海市“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試點建設單位。2017年被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單位。 學校的前身為創建于1978年的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上海化工學院分院(1984年編入上海交通大學機電分校)和上海紡織工學院分院(1980年更名為華東紡織工學院分院)。1985年在上述院校的基礎上,組建上海工程技術大學。2003年,上海市高級技工學校(創建于1951年)整體劃入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學校擁有松江、長寧、虹口等校區,占地近1400畝,總建筑面積4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額約23億元,教學科研儀器約8億元。現有機電工程學部(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電子電氣工程學院、城市軌道交通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工程實訓中心)、化學化工學院、服裝學院、數理與統計學院、社會科學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社會科學學院)、管理學院、航空運輸學院(飛行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外國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學部等教學機構,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學校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教育質量。目前擁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3個,本科專業(含專業方向)62個,全日制在校生近22000名,其中碩士研究生約3200名。學校各本科專業(除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外)實行完全學分制,標準學制4年,學生可在3~6年內完成學業。學校堅持依托現代產業辦學,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宗旨,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學科群、專業群對接產業鏈和技術鏈,以產學研戰略聯盟為平臺,與行業、企業協同辦學、協同育人、協同創新、協同就業的“四協同”模式,“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產學合作教育模式,助力學校成為培養優秀工程師和工程服務人才的搖籃。畢業生具有顯著的就業競爭優勢,受到用人單位的普遍歡迎,就業率連續保持在98%以上。 學校堅持學科引領,持續增強科研核心創新力。擁有上海市Ⅲ類高峰學科1個,Ⅳ類高峰學科1個,協同創新中心、研發公共服務平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學科科研平臺11個,建有高等研究院。近五年來,學校共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9項,參與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5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含教育學、藝術學)41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1項、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三五”規劃重大項目1項、國家藝術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37項。先后獲上海市科學技術獎15項,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5項,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2項,獲得專利授權1864項。國家大學科技園是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創業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綜合性科技創新平臺。 學校把造就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作為重中之重。現有教職工185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1400余人,博士學位教師占比超過55%。高級專業技術職務540余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含雙聘院士3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4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6人。學校設立“志宏計劃”“騰飛計劃”“展翅計劃”等三大人才計劃,近五年累計資助人數達69人。 學校秉承開放辦學的理念,積極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先后與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意大利、瑞典、澳大利亞、新西蘭、日本、韓國、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90余所高校或機構建立了國際合作與交流關系,合作舉辦有9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為學生提供攻讀博士學位、雙學位聯合培養、學分互認、聯合畢業設計、海外實習及國際產學研合作等各種類型和層次的海外學習交流機會,每年有近2000名學生通過中外合作辦學接受國際化教育。逾千名留學生在校接受學歷教育或參加非學歷項目。 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與發展的進程,學校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指導學校教育事業的改革、轉型和發展,按照學校第三次黨代會確立的“新三步走”奮斗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強校、特色發展、國際化”三大發展戰略,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在建設國內一流的高水平現代化工程應用型特色大學征程上自信前行。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熱忱歡迎您的到來! 松江校區(主校區)地址:上海市松江區龍騰路333號,郵編:201620 長寧校區地址:上海市長寧區仙霞路350號,郵編:200335 虹口校區地址:上海市虹口區逸仙路88號,郵編:200434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021-02-01
上海
海洋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是多科性應用研究型大學,上海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海洋局、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學校校訓:勤樸忠實,1914年9月1日定立。創校初心:漁界所至,海權所在也。辦學傳統:始終堅持把論文寫在世界的大洋大海和祖國的江河湖泊上。學校前身是張謇、黃炎培創建于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歷經國立中央大學農學院水產學校、上海市立吳淞水產專科學校、上海水產專科學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72年南遷廈門集美,更名為廈門水產學院。1979年遷回上海,恢復上海水產學院,保留廈門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學校設14個學院(部),現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2000人、全日制在籍研究生3000余人,2018年有來自68個國家和地區在校就讀的國際生共計616人。教職工1200余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800余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490余人,校內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400余人。擁有國家級各類人才25人次、省部級各類人才157人次,國務院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2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57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0人等。學校現有本科專業(含方向)42個,其中國家特色專業5個,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獲得IFT食品專業國際認證。擁有國家精品課程3門、上海市精品課程、示范性課程等45門,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市級教學團隊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1個海外實習基地、近200個國內教學實踐基地、5個教學科研基地,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2項,2013年以來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6項、二等獎12項。學校是上海市首批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整體試點校、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4年獲“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學校是全國首批“易班”試點單位,先后獲得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特等獎、上海市教育改革實驗獎一等獎等榮譽,2010年起連續多次被評為全國高校“百佳網站”,獲得全國“十佳易班學生工作站”“最佳思政創新獎”“最佳文明網絡社區獎”等榮譽。自2005年起,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教育中心連續三輪被上海市教育委員會命名為“上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示范中心”。學校校園文化豐富多彩,聘請著名表演藝術家秦怡、指揮家曹丁、作曲家陳鋼等藝術家為兼職教授;擁有大學生藝術團等各類文體、科技學生社團90余個;定期舉辦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研究生海川學術文化節;多次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金、銀獎。連續多年被中宣部、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學聯評為“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建有校史館(含三史館、大學生校園文化展示館)、博物館(含水生生物科技館、鯨館、遠洋漁業展示廳、“彩虹魚”深海科普體驗基地)等文博育人場館。學校現有4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國家一流建設學科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上海高校高峰高原學科3個、上海高校一流學科3個、省部級重點學科9個。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兩個學科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水產學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A+評級。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科技部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國家大學科技園1個;教育部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及平臺30余個。建有國際海洋研究中心、中澳國際合作研究中心、遠洋漁業國際履約研究中心、海洋科學研究院等一批校級科研平臺。擁有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我國唯一的CNAS和CMA資質認定的船舶壓載水實驗室。是上海市水產學會、上海市食品學會、上海市漁業經濟研究會指導單位。2011年以來,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方面取得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項、省部級獎32項。學校發揮學科與科研特色優勢,服務社會成果顯著。2011年以來輔導臺灣地區苗栗縣農戶養殖大閘蟹,開創兩岸農業合作的范例;組建“漁業科技教授博士服務團”,在西藏、新疆、陜西、貴州等地開展精準扶貧服務,成效顯著;遠洋漁業國際履約團隊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代表國家全面承擔履行區域漁業管理公約任務,為維護我國遠洋漁業權益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學校現有上海市浦東新區滬城環路校區、楊浦區軍工路校區2個校區,另有濱海基地386畝、象山科教基地56.7畝。其中,主校區滬城環路校區占地約1600余畝,規劃建設面積58.6萬平方米。擁有現代化校園網絡,建有中國遠洋漁業數據中心和海洋科學超級計算中心。現有紙質圖書148萬余冊,電子圖書108萬余冊,數據庫61個,館藏資源突出學校的海洋、水產、食品特色。主辦中國大陸地區第一本水產類英文期刊Aquacultureand Fisheries;承辦的《水產學報》、主辦的《上海海洋大學學報》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來源期刊,其中,《水產學報》獲“中國百強報刊”“中國精品期刊”“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等稱號。學校與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的大學和國際組織有著密切交流與合作,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116所高校、科研機構簽署合作協議,與聯合國糧農組織、亞洲水產學會、國際水生生物資源管理中心等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關系。通過游學、交換生等派出學生770余人;與東京海洋大學、韓國海洋大學“基于‘中日韓教育一體化’的海洋科學技術領域共同教育計劃”的“亞洲校園”、與西班牙埃斯特雷馬杜拉大學和葡萄牙的學分互認Erasmus項目等短期、雙學位學習項目,為師生進一步拓展國際化視野、培養國際交往能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平臺。學校新時代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將學校建設成為海洋、水產、食品三大主干學科優勢明顯,農、理、工、經、管、文、法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對“生物資源、地球環境、人類社會”具有高度詮釋能力,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高水平特色大學。2030年,成為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高水平特色大學。到2050年,將學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特色大學。(2019年5月修訂)
上海海洋大學
2021-02-01
上海
健康醫學院
上海健康醫學院誕生于“健康中國”新時代,是一所上海市屬應用技術型本科醫學院校。學校地處浦東張江科學城國際醫學園區,擁有北苑、南苑和新南苑三個生機勃勃的校區。學校現有在校生1.5萬余人,開設了14個本科專業和27個專科專業,具有臨床醫學、護理學、康復治療學、生物醫學工程、藥學、醫學影像技術、醫學檢驗技術、健康服務與管理、衛生檢驗與檢疫、臨床工程技術等多個特色專業。其中,臨床工程技術、醫療產品管理等專業為全國首創,健康服務與管理、醫學影像技術等多個專業填補上海市空白。學校秉承60多年的辦學歷史,堅持“健康促進的使者,白衣天使的搖籃”和“醫療器械工程師的搖籃”的辦學傳統,緊密對接時代需求,立足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健康衛生事業發展培養了大量緊缺、創新型高素質人才。學校定位于“應用型、特色性、國際化”醫學本科院校,堅持“醫工結合、醫養結合、醫保結合”發展方向。培養具有健全人格與心理,能夠解決實際問題,具有行業引領潛質的人類健康促進者,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可。學校擁有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上海領軍人才、上海市醫學領軍人才、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東方學者、浦江學者、啟明星計劃及曙光計劃等高水平中青年專家,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占30%。創建獲批了上海市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首批一流本科引領專業及市高校重點實驗室與工程中心。學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對口率高、穩定性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三年學生就業率達98%以上。學校擁有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東院、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南院、嘉定區中心醫院、周浦醫院、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等5所附屬醫院及中山醫院、華山醫院等多所教學醫院,十余個國家級和上海市級公共實訓基地,并與數百家高水平醫療服務機構、醫療器械企業和檢測單位保持全方位緊密合作關系。同美、英、法、德、日等幾十個知名院校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建立了長期穩定的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學校近年陸續主辦了國際護理大賽、全國醫學影像技能大賽、亞洲核醫學論壇、國際康復創新與應用研討會、醫療器械及法規研討會等十幾個高水平大賽和學術會議。其中,亞洲核醫學大會連續3屆在我校召開,引領了亞洲核醫學的發展方向;中國數字醫療產業論壇在我校召開,標志著上海在全國率先搭建數字醫療產學研合作橋梁。學校在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和影響力的同時,不忘服務于社會,與新疆、西藏、青海和貴州等多地進行了援建學校、共建醫院和定向培養等對口幫扶項目,提高邊遠地區的醫療水平,培養醫療行業緊缺人才。學校將高舉新時代健康中國大旗,不忘初心,繼續深化辦學內涵,提升辦學實力,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作出更大貢獻。
上海健康醫學院
2021-02-01
上海
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ShanghaiTech University,簡稱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2013年9月30日經教育部批準同意正式建立。學校致力于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培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提供科技解決方案及發揮思想庫作用,積極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參與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努力建設一所小規模、高水平、國際化的研究型、創新型大學。 學校位于上海—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中區,是建設中的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上海同步輻射光源、國家蛋白質科學研究(上海)設施、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中科院上海藥物所新藥研發平臺等國家級大科學設施和科研機構融為一體,與張江高新區的產業界、投資界有機銜接。學校新校園占地約900畝,總建筑面積約70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能”的規劃設計理念,2015年底基本建成,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 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和創意與藝術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和通識教育中心。 學校按照1:10–1:12的師生比建設一支1000人規模的教授隊伍,規劃選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來源于國際著名大學的知名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實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來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優秀科學家以及國內外著名教授。截至2018年9月,學校已選聘485位教授(特聘教授293位,常任教授到位173位,另有19位常任教授接受offer)。其中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1位、美國人文和科學院院士6位、英國皇家學會院士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4位、中國工程院院士3位、“杰青”94位。 學校培養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專業學位研究生,在校學生規模規劃為本科生2000名,研究生4000名。截至2018年9月,學校共有在籍學生3221人,其中本科生1433人,碩士研究生1212人,博士研究生576人。2014年學校面向全國9省市招收了首屆207名本科生,2015、2016、2017年面向14省市分別招收了299、353、355名本科生,2018年面向17省市招收了422名本科生。2013年學校招收了首屆296名中科院聯培研究生,2017年學校首次獨立自主招收459名研究生,2018年學校獨立招收了560名研究生。 學校圍繞“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辦學使命,建立學院專業能力培養—書院綜合素質培養結合、學—研結合、學—創結合的人才培養機制,注重培養學生“立志、成才、報國、裕民”的社會責任感,具備扎實的科學技術背景和創新創業意識,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國情,同時具有國際視野,成長為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 本科生培養遵循“寬口徑、厚基礎、小規模、國際化”的原則,突出“通(通識教育)、專(專業人才)、新(創新創業)”的特色,建立了由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個性化教育構成的本科培養體系,專業課程體系和標準與世界一流大學接軌,選用國際經典教材;所有本科生必修數、理、化、生、信息,打下堅實理工科基礎;加強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科技文明教育,注重創新創業教育。學校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在學習生活、創新實踐、生涯規劃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學校注重將創新實踐融入培養全過程:2017年,全體2016級本科生前往全國13個基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全體2015級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前往50家企業和園區開展暑期產業實踐活動,近30%的大二大三本科生在學院/研究所實驗室參與科研實踐活動。學校致力于構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為優秀學生提供充足的海外學習交流機會:2017年93名本科生赴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意大利帕多瓦大學、耶魯大學進行暑期課程學習和交流。2017年秋季,我校派出了21名優秀本科生赴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進行一學期或一學年的專業課程學習和交流。 2018年6月,我校迎來首屆本科畢業生。在199名本科畢業生中,約38%選擇前往國(境)外攻讀研究生。已獲得錄取通知書的出國深造的畢業生人均收到2個以上世界知名大學的offer,包括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杜克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康奈爾大學、萊斯大學、華盛頓大學圣路易斯、南加州大學、埃默里大學、卡耐基梅隆大學、紐約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境外留學的畢業生中,5人進入全球TOP10高校深造;15人進入全球TOP20高校深造;51人進入全球TOP100高校深造,占總畢業人數的26%。約34%的畢業生選擇在上海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高校攻讀研究生;約20%的畢業生選擇直接就業,工作單位包括通用電氣、諾華、AMD、和輝光電、上海證券、上海銀行、漢高等國內外知名企業;約8%的學生因各種原因暫緩畢業。值得一提的是,首屆本科生的科研實力同樣不可小覷。截至2018年5月,已有17名2014級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共同作者等身份在知名學術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20篇論文。 研究生培養以學術型博士為重點,兼顧一部分應用型碩士。2013-2016年,學校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聯合招收了4屆碩博連讀研究生1550名。學校已獲教育部批準,將結合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以及上海市教育綜合改革,從2017年起在7個一級學科獨立招收和培養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018屆共有150名聯培碩士研究生和41名聯培博士研究生順利畢業。截至目前,碩士畢業生整體就業升學率為94.4%,其中89.9%的同學拿到了包括百度、華為、聯影、國家電網、和輝光電、AMD、強生、3M、藥明康德在內的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錄用通知書,4.5%的同學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海外知名學府讀博。博士畢業生整體就業率為90.5%,就業同學拿到了包括藥明康德、華為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及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錄用通知書。 學校瞄準物質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技術和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前沿領域同時開展教授個體科研和圍繞重大目標的團隊科研,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大學與國家級科研機構融合,構建科技進步驅動產業發展的完整創新價值鏈,針對國家在轉型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一系列嚴峻挑戰,探索基于科技創新的解決方案。目前,物質、信息、生命、創管學院以及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已制定了學科/平臺建設規劃,常任教授、科研人員正陸續到位,截至2018年2月已建立157個研究組,科研工作全面開展,截至2018年2月,學校科研人員共參與發表科研論文1886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論文729篇,“成功解析人源大麻素受體三維結構”等高水平科研成果開始涌現。學校全力推進科技與教育的融合,參與中科院牽頭的國家級科研項目,與中科院相關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開展全面科研合作,2017年10月超強激光光源聯合實驗室實現10拍瓦(1拍瓦=1千萬億瓦)激光脈沖輸出,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學校積極推動科教與產業的融合,與多家國內外高科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取得一系列進展。 2016年4月15日,國務院發布《上海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方案》,明確指出上科大在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承擔重要任務。目前,學校正與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院所等單位合作,負責或參與建設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活細胞結構和功能成像等線站工程、超強超短激光實驗裝置、上海光源二期線站工程(納米自旋與磁學線站、高性能膜蛋白晶體學線站),牽頭硬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規劃和建設,承擔“多空間多時間尺度生物成像平臺”、“機器學習與虛擬現實平臺”等科創中心建設重點建設工作,力爭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做出重要貢獻。 學校積極投身教育全球化,與多所國際一流大學在學生培養、教師培訓、課程共享、學術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務實合作,并積極拓展與國內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關系。目前學校已與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耶魯大學、康奈爾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帕多瓦大學、牛津大學、德雷塞爾大學等歐美知名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在學生交流、課程開發、教師交流等方面開展項目合作,合作院校還在不斷增加。
上海科技大學
2021-02-01
上海
商學院
上海商學院是一所商科特色鮮明的公辦應用型本科院校,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中央稅務學校華東分校。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辦學初心,堅持“以商立校、應用為本”辦學理念,秉承“厚德博學、經世濟民”校訓精神,努力培養具有社會責任、專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商科人才。學校現有奉浦、徐匯、國權路三個校區和福州路一個辦學點,全日制在校生近10000人。現有教職工759人,其中專任教師456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職稱的177人。設有10個二級學院,開設30個本科專業,其中招生專業28個。工商管理、酒店管理、電子商務等3個專業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金融學專業為上海市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稅收學等9個專業為上海市級應用型本科試點專業,工商管理、酒店管理、電子商務、市場營銷等4個專業通過ACBSP國際認證。學校注重應用型師資隊伍建設和產教深度融合,賦能高素質應用型商科人才培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入選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委員4人、“上海領軍人才”1人、地方“千人計劃”2人。建有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34個,擁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上海市教學名師、寶鋼優秀教師獎9人,市級教學成果一、二等獎13項,市級重點、精品課程43門。設有新生獎學金、榮譽獎學金、校長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全程式學業榮譽動態激勵體系。近五年,學生在世界技能大賽全國選拔賽、“挑戰杯”等學科(專項)競賽中獲國家級獎項130余項,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8%以上,在上海高校中位居前列。學校持續深化學科建設內涵,形成了以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學科布局。應用經濟學為上海市Ⅱ類高原學科,商務傳播學為市教委重點學科,工商管理入選上海高校一流學科(B類)培育計劃。近五年,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70余項,橫向科研項目近100項,獲上海市決策咨詢研究成果獎等省部級科研獎12項。學校聚焦國家地方戰略需求和行業重大需求,開展商業(商務)應用研究與咨詢服務。擁有上海商業發展研究院、上海高校智庫、上海市社會科學創新研究基地、上海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上海高校知識服務平臺等市級科研基地與平臺。近五年,43項商務決策咨詢成果獲省部級領導批示,主持參與制定物流、旅游等行業標準。學校建有的商務部商務官員研修基地累計培訓來自100多個國家(地區)的4400余位商務官員。學校堅持開放辦學,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90余所高校及研究機構開展合作交流,發起成立“一帶一路”國際商科教育聯盟,組建國際高端智庫聯盟,建立中東歐海外教育基地。學校注重傳統商業文化傳承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建有中國商業文化展示館、海派商業文化研究院,出品《上海商業百年》《零售百年》等商業專題片,承辦《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三季)上海賽區面試選拔活動。學校先后獲團中央“第二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教育部國防教育特色學校”“教育部2019年中華經典誦寫講大賽優秀組織獎”“首屆上海市文明校園”等榮譽。學校著力打造智慧校園,開發了基于“銀行服務系統”等服務模式和思維的多項智慧應用,在后勤信息化建設和服務方面走在了前列。學校先后獲得“全國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設工作優秀示范單位”“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十大創新應用獎”“上海市教育信息化應用標桿培育校”等榮譽。2020年是學校建校七十周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全面融入新時代國家戰略和上海“五個中心”“四大品牌”建設,深化國際合作辦學內涵,深耕“一帶一路”商科教育協同創新,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商科大學。
上海商學院
2021-02-01
上海
應用技術大學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Shangha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上應大”,是全國最早以“應用技術”命名的市屬公辦普通本科高校。學校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全國100所應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建設單位、上海市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應用技術大學(學院)聯盟成員,是一所以應用型學科支撐、技術創新導向,工科為主、經管文理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應用技術大學。2008年成為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并開始研究生教育。2017年起開展博士學位授予單位立項建設。2018年成為首批上海高水平地方應用型高校重點建設單位。學校在上海高校分類評價工作中連續2年位列“應用技術型”第一。根據科睿唯安ESI數據庫2020年3月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我校在全國高校ESI排名中名列第222位。學校立足于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上海“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順應國家和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新形勢、新需求和新挑戰,構建了“香料香精化妝品和綠色化工”“功能新材料和智能技術與先進制造”和“藝術設計與文化創意”三個特色學科群。在人才培養上,以培養具有理想信念、家國情懷、扎根基層、勇擔責任的高水平應用技術人才為己任,圍繞“愛科技ASciT”(以職業需求為導向,聚焦未來工程師的9大核心能力素養)的養成,提出了具有“厚德精技”特質的“大國工匠”人才培養戰略。學校現有8大學科門類,8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0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和學科方向),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專任教師1168名,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教師539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名,上海市教學名師3名,上海高校特聘教授15 人,上海領軍人才2名,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2名, 上海市優秀技術帶頭人2名,上海市曙光學者12人,上海市浦江人才計劃11名,全國優秀教師2名。學校有奉賢校區和徐匯校區兩個校區。下設19個二級學院(部),全日制本科生15791人,研究生1715人。畢業生廣受用人單位歡迎,2019年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為99.35%,簽約率為92.39%。學校與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非洲以及港澳臺等20多個國家(地區)的116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系。分別與加拿大、美國和新西蘭高校合作舉辦市場營銷、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應用化學4個本科中外合作辦學項目。近三年,選派了294多名教師赴境外高校和科研機構進行科研合作和學術交流,175名海外教師來校參與教學和科研工作。學校自2007年開始招收外國留學生。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
2021-02-01
上海
儀電科儀
上海儀電科儀
2022-05-26
特斯拉(
上海
)有限公司
特斯拉,是一家美國電動車及能源公司,產銷電動車、太陽能板、及儲能設備。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硅谷的帕羅奧多(Palo Alto),2003年最早由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共同創立,2004年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進入公司并領導了A輪融資。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宣布在上海建廠,它是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后第一家外商獨資的汽車工廠。按照規劃,這座超級工廠將集研發、制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預計在2-3年建設之后,達成50萬輛純電動整車的年產能。
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
2022-02-28
首頁
上一頁
1
2
...
9
10
11
...
78
79
下一頁
尾頁
熱搜推薦:
1
云上高博會企業會員招募
2
64屆高博會于2026年5月在南昌舉辦
3
征集科技創新成果
金殿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网站排行
|
百家乐桌子10人
|
博彩百家乐官网心得
|
威尼斯人娱乐最新地址
|
澳门百家乐官网十大缆
|
大发888娱乐城永乐厅
|
百家乐投注开户
|
川宜百家乐官网分析软件
|
大发888娱乐城菲律宾
|
百家乐试玩网站
|
百家乐官网网站程序
|
金都娱乐
|
真人百家乐开户优惠
|
百家乐官网庄闲庄庄闲
|
鸿博,
|
汇丰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官网不锈钢
|
新2百家乐官网现金网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
大发888娱乐场游戏下载
|
百家乐赌场视屏
|
百家乐开户就送现金
|
百家乐官网必赢
|
百家乐官网连跳趋势
|
百家乐官网娱乐城博彩正网
|
世界十大博彩公司
|
大发888官方备用网址
|
威尼斯人娱乐场 澳门
|
百家乐娱乐网真钱游戏
|
四方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澳门百家乐官网赢钱技术
|
网上百家乐官网心得
|
五湖四海娱乐城
|
拉斯维加斯娱乐
|
大赢家棋牌游戏
|
大发888线上娱乐
|
大发888娱乐城dafa888dafa8
|
百家乐正负计算
|
澳门百家乐网上赌博
|
澳门百家乐图形
|
索雷尔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