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內涵與時代價值
馬陸亭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原副院長
中國高教學會學術發展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教育家起于和成于教育實踐,探索和積淀教育思想,受益和滋養教育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明確到2035年培養造就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教師,表明教育家并非遙不可及。廣大教師要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先努力成為優秀教師,再傾心在實踐中、思想上向教育家境界邁進。
教育家的實踐觀
教育家在教育實踐中涌現,通過實干在教育事業上做出不凡成就,經過實踐在教育思想上產生廣泛影響,有行動追隨者、思想傳播者和事業繼承者。由個體上升到群體層面看,教育家精神孕育于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的偉大實踐,傳承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匯聚著教育發展的時代經驗和歷史財富。教育家精神源于實踐,并進一步指導教育改革發展的未來實踐。廣大教師要以教育家精神為指引,堅持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立足于教育教學一線工作成長,不斷探索創新,爭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凡的育人業績。
教育家的思想觀
教育家在實踐中產生,之所以產生是因為其探索、實驗、呈現了先進的教育思想,在腳踏實地的實干中和有效思想的偉力下做出了感人的教育成就。實踐是教育家成長的前提條件,但光有實踐沒有思想也成就不出教育家,二者缺一不可。教育家是用心做教育,教育家能產生廣泛影響就在于其實踐創造力和思想感染力。實踐是教育家成長之源,思想是教育家成就之魂。教育家精神是對中華民族優秀教師群體所蘊含品質內涵和精神特質的概括,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屬于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基本內容。加強理論自覺是加速人才成長的有效方式。廣大教師需要不斷加強教育理論修養,注重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運用創新,有所體會不斷升華而形成自己的風格。這其實就是教育家的成長過程,是教育者積累提煉自己的教育教學辦學思想而不斷前行的過程。
教育家精神對教師成長的浸潤
人才是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師德師風、專業發展、教育教學實績是每位教師樸素的本分,國之大者、理想信念、業務水平、責任心、仁愛心、氣質修養是每位教師要注重的職業修為。教育家具有大胸懷——“心有大我、至誠報國”“胸懷天下、以文化人”,體現高情操——“言為士則、行為世范”“樂教愛生、甘于奉獻”,致力深耕種——“啟智潤心、因材施教”“勤學篤行、求是創新”。我們要在教育工作中切實踐行教育家精神,幫助廣大教師在大胸懷、高情操、深耕種上修行善為,不斷提高理論水平和增強思想內涵,不斷深入教育實踐解決現實問題,致力貢獻建設教育強國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偉大事業。
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強國建設的重要支撐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全國1891萬名教師,支撐著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肩負著新時代我國教育強國建設的歷史使命。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一場全局性變遷,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急劇發生,國際戰略格局深度調整,數字時代加速降臨。要發展高質量教育和培養創新人才,我們的教師就必須是高水平和創新型的。對國家而言強國必先強教,對教育而言教師是強教之基,對學校而言教師的水平決定著育人和辦學的質量,對教師自身而言有著理想信念、師德師風、專業發展和教育教學實績的內在統一性。以教育家精神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以教師之強支撐教育之強,是未來教師工作的方向和教師成長的方位。
(本文系作者在第五屆全國高校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同期活動“素質教育通識課程教學創新學術活動”上的報告)